全国首个超低能耗农宅落户北京昌平 |
人民政法讯 据人民网 暴雨夜,雨珠子打得屋檐“咣咣”直响。北京市昌平区沙岭村村委会里挤满人,十几个村民按男女各分一屋,屋里的被褥早就铺好。有几百年历史的沙岭村建在泥石流带上,自家房子不太结实的村民早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逢下雨,都得放下手里的活,奔村委会去住。 而在今年九十月份,沙岭村将整村搬迁至两公里外的新村。新村的30多栋小楼已经基本建好,更是全国首个超低能耗农宅,基本不用暖气和空调就能保证室温达到20至26摄氏度。 沙岭村党支部书记韩志明跑整村搬迁的事是从2010年开始的。当年6月的大雨,让山上的巨石滚落砸中了村里房子。与被砸毁的房子一墙之隔,村民还在蒙头睡觉。 经鉴定,沙岭村老村恰好建在泥石流带上。每逢雨季,村里人就会排队上山,遍寻山上松动的石头,大石块得先推到安全的地方。但对于紧挨山体的村子来说,四周巨石嶙峋,猜不出哪块石头会不巧落下,再多勘察也是杯水车薪。 后来,一听说要有大雨,昌平城里有房的人就提前搬走,没房的人紧急入住地势相对较好的村委会办公室。到了2014年,村里甚至连被褥都给村民统一备好。 历经五六年跑政策、找资金,沙岭村新村计划终于落成。村里虽然有800多亩地,但三四亩大的整块平地都难找。去年初,新村址选在两公里外的山沟建,还专门请国土资源部门对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估,确保该区域不会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而在去年9月基本建完主体结构后,沙岭村新村址“升级”。在经过市住建委等部门多方调研考察和支持下,“变身”超低能耗建筑,成为全国第一个超低能耗农宅。 在国外,超低能耗建筑又叫“被动房”,最大的特点就是入住后基本不使用集中采暖和空调,就能让屋内温度一年四季维持20摄氏度至26摄氏度的室温。 山沟里的农宅,不烧煤能过冬?“屋内电器,甚至是人本身都是一个热源,都像一片暖气一样不断发热。”昌平区住建委副主任包立秋解释说。 其实,这种超低能耗建筑就像给房子穿了一件厚厚的羽绒服,来减少屋内温度的消散。相比普通住宅不到10厘米厚的外墙保温层,这处农宅的外墙保温层有25厘米厚,同时屋面保温也做了30厘米厚的石墨聚苯板,一层地面保温和地平线1米下外墙也都用了25厘米厚的挤塑板。 有研究数据显示,建筑能耗占到城市总能耗的40%以上,而通过门窗流失的能耗占到了建筑能耗的51%。包立秋介绍,保温层、门窗等部位都区别于普通农宅,不漏风。未来沙岭村住上的超低能耗农宅每年即使遇到极端天气,也基本能保证16至26摄氏度的室温。 “穿”得越厚,意味着夏天散热也就越难。实际上,屋内还配备着新风系统,来调节温度和舒适性。记者在屋内看到,多个直径10多厘米的孔布设在屋顶上,送来源源不断的凉风。屋内还设置显示面板,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调节温度。因此也就大大提高了农宅的节能效率。据悉,目前本市住宅节能率基本是75%,超低能耗建筑节能率能达到90%以上。 在建造过程中,农宅使用了大批高成本、国外进口的原材料,也让人开始担心这种超低能耗农宅的成本是否太高?是否能够推广到更多农村? 沙岭村的被动房项目占地共约20余亩,农宅建筑面积7200多平方米。根据技术人员披露的成本,每平方米的造价是3500元。而在北京如果按照相关节能标准建造农宅,每平方米的造价大约是2000多元。 看似1平方米就差出1000多元,但却有一笔“总账”也需要算进去。“由于基本不用采暖和空调,因此至少可为农民后期居住电、煤等费用上节省四分之三。”相关负责人说,入住15年节省下来的费用就能抵消掉建造成本。 沙岭村新居共36户,每户200多平方米,可实现整村搬入。记者了解到,算入各项补贴和村集体出资,每户仅需出资10万元。韩志明透露,预计今年九十月份村民就能实现入住。(记者 曹政) |
上一篇:78岁老太失联59个小时被找到 晕倒在山 下一篇:北京西站地下大厅众多乘客席地而坐 |
- 吴晓刚被中国周易新闻网聘为新闻中心副主任
- 安监总局:今年前十月生产安全事故下降两成
- 微软有望超越苹果成全球市值最高公司
- OPPO投2.16亿美元在印度建工业园
- 特朗普重塑美国贸易政策架构
- 多维创新助力以色列信息产业发展
- 韩公务员平均年薪近35万人民币 系普通人
- 阿根廷前总统被控贪腐 超6亿美元资产被冻
- 蒙古国再次跃升为内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
- 俄罗斯贸易顺差1-11月下跌43.7%
- 马石油与和谐汽车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雄县“燕南”:雄安文化的一面旗帜
- 庆祝建党98周年主题活动在天津市化学试剂
- 宣和书院“红心向党”将军部长公益文化交流
- 香山卫星地球站暨应急指挥信息系统验收在京
- 阮先锋应邀出席第五届中国资本论坛领
- 河北省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会杨志国会长受聘吉
- 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七
- 广平供电分公司严阵以待迎战夏季用电高峰
- 建业·世和府:助力一带一路 胡正塬为豫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