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发现元明时期军垦营驻地遗址 |
人民政法讯 据人民网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旧店乡北营村一位农民在自家院中挖掘水井时,意外发现一座疑似烟囱的古代砖土结构建筑物。两年来,他断断续续挖掘出土了大量陶瓷碎片、贝壳、动物骨头、铁器、草木灰等器物。近日,文物部门多次派人到现场考证,经专家鉴定,确定该处为元、明时期军垦营驻地遗址。 据遗址发现人王福臣介绍,2015年8月,他在自家院中挖掘水井时,无意发现地下约1米深的位置出现了以前的古青砖。村里80多岁的老人韩国如告诉他,抗日时期,农民武装自卫队在此处挖地道时曾挖出过房屋的大木梁。于是,他就一直在附近挖,直到挖出一堵青砖墙。沿青砖墙继续挖下去,竟然挖出一座砖土结构的圆形建筑物。 这座建筑物呈上窄下宽柱型形状,上端直径约1.2米,下端直径约1.5米,目前出土部分高约3.5米,如烟囱形状。据介绍,在挖掘过程中,一直伴有浮砖出土,每块浮砖均有明显的烟熏火燎痕迹。同时,还发现大量陶瓷碎片、贝壳、动物骨头和铁器等物品。 在圆形建筑物西南约6米、地表以下4米处发现两处断墙,周围有6层层理分明的草木灰层。同时,在建筑物西北方向约10米处还发现大量疑似马和其它动物的粪便,充分证明当时驻扎在这里的军队规模和数量非常庞大。 区文化馆副馆长杨俊月告诉记者,元、明时期一直到清代的几百年间,各朝在北营村均长期驻军屯田,既能巩固边防,又利于发展生产。据此推断,这里应该是元、明时期军垦营驻地遗址。并且,出土的陶瓷碎片与元代青花瓷的风格一致。 邯郸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教授李延军表示,这处军垦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肥乡当时的建筑风格、军士生活、饮食习惯等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当地文物部门正在拟定计划进行挖掘、保护,以期待更有价值的发现。(范世辉) |
上一篇:天津京剧院《杨门女将》在日巡演 下一篇:谱写军民鱼水深情的时代壮歌 |
- 吴晓刚被中国周易新闻网聘为新闻中心副主任
- 安监总局:今年前十月生产安全事故下降两成
- 微软有望超越苹果成全球市值最高公司
- OPPO投2.16亿美元在印度建工业园
- 特朗普重塑美国贸易政策架构
- 多维创新助力以色列信息产业发展
- 韩公务员平均年薪近35万人民币 系普通人
- 阿根廷前总统被控贪腐 超6亿美元资产被冻
- 蒙古国再次跃升为内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
- 俄罗斯贸易顺差1-11月下跌43.7%
- 马石油与和谐汽车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雄县“燕南”:雄安文化的一面旗帜
- 庆祝建党98周年主题活动在天津市化学试剂
- 宣和书院“红心向党”将军部长公益文化交流
- 香山卫星地球站暨应急指挥信息系统验收在京
- 阮先锋应邀出席第五届中国资本论坛领
- 河北省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会杨志国会长受聘吉
- 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七
- 广平供电分公司严阵以待迎战夏季用电高峰
- 建业·世和府:助力一带一路 胡正塬为豫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