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充电又现“黑科技” |
图为模拟无线充电的手机。
人民政法 讯 据人民网 “一机在手,天下我有”。随着手机的普及与技术进步,这种看似夸张的想法正变为现实,无论是通讯、社交,还是娱乐、购物,手机都成了不可替代的存在。在“机不离身”的日常生活中,电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使用手机的“安全感”。如何便捷充电,也成了提升“安全感”的关键。 近日,日本一家通信公司推出了一项可以“吸电”的“黑科技”。该公司申请了“通过近场通信来实现数据以及电量传输的配置”专利,来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充电。简单来说就是,在手机中植入一枚具有相互通信功能的芯片,与周围电器创建出一套“吸电”系统,进行电能转移。该技术还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多种工具和产品,比如路由器、电视以及具有相互通信功能芯片的任何物品。不仅仅是手机与手机之间,即使是冰箱、微波炉等设备,也能实现电量传输。 更令人大开眼界的是,触摸、按压、滑动这些简单的动作,也能为手机提供电能。2016年12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低能耗纳米发电装置,把人滑动、按压手机屏幕的力转化为电能。轻盈、可折叠、可伸缩的特性,使得其能够用于无线头盔和其他触摸屏产品。研究人员成功地用这种装置驱动了一块液晶触摸屏、一组灯泡以及一个折叠键盘。这项听起来完美得有点不真实的技术,也意味着人类朝以行动供能的可穿戴装置方式又近了一步。 而说到移动电源供电,“口袋发电”的迷你设备一经推出就赚足了眼球。去年7月,韩国某创业公司制造出“口袋级别”的水力发电设备。它只有水瓶大小,重量不到500克,使用时只要将它完全沉在水中,利用涡轮的旋转就能用来发电。满电的情况下可以为一台智能手机或者相机充电3次。如果在野外露宿,夜晚时只需将它放到身边的小溪中,就可以将移动电源充满电。即便是4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也可以正常使用。 围绕着“手机充电”,有些技术已经达到量产的成熟度,有些则是一些新技术的研究,还处在概念阶段。但随着不断探索与创新,这些概念将逐渐变成现实,真正实现手机充电的便捷、无忧。 |
上一篇:财政部明确国企资本金注入采取三种方式 下一篇:旧手机号没注销 银行卡被盗刷 |
- 吴晓刚被中国周易新闻网聘为新闻中心副主任
- 安监总局:今年前十月生产安全事故下降两成
- 微软有望超越苹果成全球市值最高公司
- OPPO投2.16亿美元在印度建工业园
- 特朗普重塑美国贸易政策架构
- 多维创新助力以色列信息产业发展
- 韩公务员平均年薪近35万人民币 系普通人
- 阿根廷前总统被控贪腐 超6亿美元资产被冻
- 蒙古国再次跃升为内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
- 俄罗斯贸易顺差1-11月下跌43.7%
- 马石油与和谐汽车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雄县“燕南”:雄安文化的一面旗帜
- 庆祝建党98周年主题活动在天津市化学试剂
- 宣和书院“红心向党”将军部长公益文化交流
- 香山卫星地球站暨应急指挥信息系统验收在京
- 阮先锋应邀出席第五届中国资本论坛领
- 河北省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会杨志国会长受聘吉
- 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七
- 广平供电分公司严阵以待迎战夏季用电高峰
- 建业·世和府:助力一带一路 胡正塬为豫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