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益慈善指数首次挺进全国前十 |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与之匹配的市民精神。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成都继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之外,又获一项殊荣——12月26日,在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布的《第四届(2014-2015年度)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报告》中,成都的公益慈善指数排名首次挺进全国前十,位列第九,居西部地区第一,成为西部地区唯一进入全国前十的城市。 “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是专业衡量城市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检测和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每两年发布一次,被誉为“城市爱心GDP”。本次报告从社会捐赠、志愿服务、慈善组织、经济贡献、政府支持、慈善文化六个方面,以及规模、结构、贡献、可持续性四个维度,对全国256个城市2014年至2015年的公益慈善发展水平进行了全面评估,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无锡、苏州、长沙、成都、厦门综合指数位居前十。 单项指数中,成都在志愿服务、慈善组织、慈善文化方面排名“抢镜”,志愿者服务时间增幅全国领先,慈善文化指数排名全国第五。 报告中提出,“与上届前十名均为东部城市的情况不同,本届中部城市长沙、西部城市成都进入前十行列,体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近年来,成都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2012年公益慈善指数排在全国第75位,2014年跃升至第12位,2016年跻身全国前十。这得益于成都完善公益慈善政策法规、营造公益慈善文化氛围、培育公益慈善组织等综合因素。 专家解读: 城市有温度市民多善行 成都实至名归 “根据我们有效回收的261份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受访市民参加过公益慈善活动、近七成市民曾经捐款捐物,这充分说明了成都市民具有关爱他人的热心肠。” ——《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报告》主笔 张晓青 从2012年的全国第75位到2016年跃居全国前十,这一变化折射出成都公益慈善事业的迅速发展。如何看待这一变化,变化背后又蕴含着什么?昨日,成都晚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报告》主笔、中国慈善联合会战略部副总监张晓青和四川大学教授王炎龙。 张晓青参与了四届报告的撰写,对于成都挺进全国前十,他认为,这是成都这座城市善心善行的体现,可谓实至名归。定居成都的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王炎龙,更是对成都的城市温度深有感触,他认为,成都公益慈善事业的强劲发展,将成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社会引擎。 成都市民具有关爱他人的热心肠 记者:第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发布,成都首次进入前十,您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张晓青:这次我们采集的数据由大量公开数据、专项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结果组成,因此评价结果是全面、客观、科学和公正的。成都所取得的成绩实至名归。成都近年来公益慈善事业的迅速发展有目共睹,主要表现在捐赠量的持续增长、政府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大力支持、公益慈善组织的蓬勃兴起和公益慈善文化的传承发扬。 社会捐赠方面,近年成都积极创新募捐模式,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和慈善项目招标的方式,为各社会组织、社区的优秀项目广泛募集善款,充分起到了资源再分配的枢纽作用。 政府支持方面,成都主要利用公益创投、提供孵化服务等方式,推动社会组织,尤其是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 慈善文化方面,根据我们有效回收的261份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受访市民参加过公益慈善活动、近七成市民曾经捐款捐物,这充分说明了成都市民具有关爱他人的热心肠,公益慈善事业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成都社区公益慈善发展最为迅速 记者:近年来,成都公益慈善事业在哪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晓青:从报告来看,成都公益慈善事业整体发展较为均衡,其中社区公益慈善进步最为迅速。2014年社区公益慈善组织3061家,2015年达到4493家,数量大幅增加,近半社会组织扎根社区,深挖居民需求,以各种创新的方式,多方面提供公共服务。进步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各界对社区公益慈善发展的重要意义达成了共识。 “还权、赋能、归位”的社区公益慈善发展模式,也是成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中最具创新意义的。这要求基层政府做到将社区治理的权利还给社区居民——还权;利用孵化中心等模式,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的工作能力——赋能;工作重心从经济发展回归到社会服务上来——归位。这一理念建立起以居民为中心的治理结构和工作逻辑,极大地促进了社区公益慈善的发展。 “对人的关怀”是成都的核心优势 记者:您认为成都的公益慈善事业,最核心的优势在哪里? 张晓青:“对人的关怀”是成都公益慈善事业最为坚实的基础。社会中每个普通人的善心是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根基。我们讲做公益、做公益慈善需要思考“发心”是什么,而从成都这座城市的志愿服务活动、在灾难面前的表现等,我们看到了人们守望相助、风雨同舟的善心。同时,政府对善心、善行的大力培育、支持,以及对社会组织等公益慈善力量的信任,共同构成了“对人的关怀”这一核心优势。 建议引导企业和基金会进一步发力 记者:成都还有哪些进步空间,可着重在何处发力? 张晓青: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成都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一是来自企业和企业家的大额捐赠较少;二是基金会数量仍然较少。成都可着重于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慈善捐赠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同时在制度设计、准入标准和扶持政策上鼓励成立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基金会,关注包括科、教、文、卫、体在内的各个领域。同时,成都也应对公益慈善发展的新趋势予以更多关注,比如慈善信托,由于设立门槛低、灵活性较强、运营成本相对低,保值增值能力较强,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个人和企业等社会资源参与公益慈善。 公益慈善事业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记者:您长期生活在成都,您认为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的提升对城市发展有何裨益? 王炎龙: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被业界誉为“城市爱心GDP”,成都作为西部唯一进入前十的城市,彰显了城市温度和文明程度。可以看出成都在公益慈善领域的贡献度、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地位和认同度。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文明程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文明程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软实力与之相匹配。公益慈善事业作为城市软实力的一个方面,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势必会助力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是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社会引擎。 |
上一篇:民政部声明:谨防有人以“振兴中华慈善基金 下一篇:民间公益组织把爱撒向四方 |
- 吴晓刚被中国周易新闻网聘为新闻中心副主任
- 安监总局:今年前十月生产安全事故下降两成
- 微软有望超越苹果成全球市值最高公司
- OPPO投2.16亿美元在印度建工业园
- 特朗普重塑美国贸易政策架构
- 多维创新助力以色列信息产业发展
- 韩公务员平均年薪近35万人民币 系普通人
- 阿根廷前总统被控贪腐 超6亿美元资产被冻
- 蒙古国再次跃升为内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
- 俄罗斯贸易顺差1-11月下跌43.7%
- 马石油与和谐汽车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雄县“燕南”:雄安文化的一面旗帜
- 庆祝建党98周年主题活动在天津市化学试剂
- 宣和书院“红心向党”将军部长公益文化交流
- 香山卫星地球站暨应急指挥信息系统验收在京
- 阮先锋应邀出席第五届中国资本论坛领
- 河北省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会杨志国会长受聘吉
- 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七
- 广平供电分公司严阵以待迎战夏季用电高峰
- 建业·世和府:助力一带一路 胡正塬为豫商